乾隆爷的翻车现场:误杀蒙古亲王创牛配资
乾隆二十年,新疆那边刚消停,捷报频传,正是乾隆爷春风得意的时候。可惜好景不长,这位“十全老人”一不小心就踩了个大坑,还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怎么回事呢?说起来也简单,就是错杀了一个蒙古亲王,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撤驿之变”。
话说准噶尔平定之后,降将阿睦尔撒纳被封为亲王。但这家伙野心勃勃,一心想当厄鲁特蒙古四部“总汗”,相当于过去草原上的“扛把子”。乾隆爷当然不肯,这小子要是真成了“总汗”,那大清朝在西北的苦心经营岂不白费了?
阿睦尔撒纳一看“扛把子”没戏,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去热河觐见乾隆爷的路上,带着人跑了。这下可苦了负责护送的蒙古亲王额琳沁多尔济。这倒霉孩子,本来是奉命“护送”,实际上是“监视”,结果人跑了,自己成了替罪羊。
展开剩余75%乾隆爷一听创牛配资,火冒三丈,不顾大臣们的劝阻,直接赐死了额琳沁多尔济。这可捅了马蜂窝了。自打成吉思汗以来,就没听说过蒙古亲王被朝廷正法的。更何况,额琳沁多尔济还是平叛功臣,对朝廷忠心耿耿,就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蒙古那边能乐意吗?
蒙古兄弟的反击:驿站说关就关
额琳沁多尔济的死,就像一颗火星,点燃了蒙古各部心中的怒火。他的兄弟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那是咬牙切齿,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乾隆爷。还有跟阿睦尔撒纳关系不错的和托辉特部首领青衮扎布,也觉得兔死狐悲,琢磨着是不是该反了。
喀尔喀蒙古那边,也早对朝廷有怨言。为了平定准噶尔,他们出钱出力,结果到头来,亲王被杀,好处没捞着,还落了个里外不是人。
第二年五月创牛配资,青衮扎布正式起兵造反。他带着一万精兵,把阿尔泰地区、尔库尔到伊勒伯尔和硕之间的驿站、粮站、兵站,一股脑全给撤了。这下好了,清军在新疆的前线断了粮草,消息也传不回来,简直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撤驿之变”。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一看青衮扎布动手了,也立马带着一万五千人马加入了反叛队伍。喀尔喀蒙古各部一看这架势,也纷纷响应,漠北局势眼看着就要控制不住了。
乾隆爷的危机公关:道歉有用吗?
乾隆爷这下也慌了神。他这才意识到,自己一怒之下杀了个蒙古亲王,后果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赶紧召集大臣们商量对策,最后决定来个“三管齐下”:派兵平叛,重建驿站,安抚蒙古。
为了安抚蒙古各部,乾隆爷不得不拉下脸来,亲自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和土谢图汗写信道歉,承认自己错杀了额琳沁多尔济,还一个劲儿地夸喀尔喀蒙古对朝廷的贡献,保证只要他们不闹了,以前的事儿既往不咎,该给的补偿一分不少。
与此同时,乾隆爷赶紧派兵去漠北平叛,加班加点地重建驿站,恢复前线的补给。他还请出了德高望重的活佛章嘉三世去当说客,劝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回头是岸。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还真不错。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本来就是一时冲动,现在乾隆爷又是道歉又是补偿,面子也给足了,也就顺坡下驴,答应跟青衮扎布划清界限,还帮着清军恢复驿站,一起对付青衮扎布。
青衮扎布一看大势已去,想投降,乾隆爷却不肯,非要把他抓起来处死。最后,青衮扎布在逃亡的路上被抓,结束了他短暂的“造反生涯”。
“撤驿之变”就这么平息了。乾隆爷也算是吸取了教训,在漠北设立了库伦办事大臣,还在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建了大营,加强了对漠北地区的管理,免得再出什么幺蛾子。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创牛配资,一代帝王的英明决策,也可能因为一时冲动而留下遗憾。
发布于:陕西省卓信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