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巴尔干地区就素有"欧洲的火药桶"之称,自古以来都是各方势力争夺的重点。二战结束前夕,在国际反法西斯势力的共同帮助下新玺配资,巴尔干国家赶跑了入侵这里的德国人,获得了又一次的解放。
然而这里的局势并没有因为二战的结束而缓和,相反因为两大阵营之间的对抗,使得该地的局势开始升温。为了保证当地的和平与稳定,英苏两国为此签订了一份十分特别的协定,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百分比协定"。
一、势力阵营的真空地带
其实早在二战前,苏联与英国都对物产丰饶的巴尔干地区怀有野心,但为了当时阵营的统一与团结,双方并没有流露出十分迫切的意愿。例如在苏联红军进入罗马尼亚领土作战前,时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就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无意吞并罗马尼亚领土,也无意改变罗马尼亚现有的社会秩序。
看似苏联方面对此毫不在乎,但其实南欧各地此时已经是社会主义阵营的天下了。在反抗法西斯势力的战斗中,社会主义党派所领导的武装力量就占了绝大多数,例如南斯拉夫铁托为首的游击队和人民军,意大利社会主义政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和民团等组织,他们的势力已经变得越发强大起来。
展开剩余85%时间转眼来到1943年,以墨索里尼为首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彻底倒台,该国军队的大部分装备都成了各国社会主义武装力量的囊中之物。以英美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发现,一旦德军在此地战败,当地政权很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阵营。为此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决定在德国投降前,率先控制这一区域。
1943年9月,时任英国首相邱吉尔指示军队,英军应在德军撤出希腊的第一时间进入这里。因为在他本人看来,倘若社会主义阵营在希腊夺取政权,希腊就会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对于欧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为了抢得先机,英国决定一方面组织希腊和南斯拉夫的武装力量对德军展开最后的决战,以获得最终的统治权利;另外一方面,英国希望东线和南线的德军能够减缓苏军前进的步伐,如果这一方案失败,那么以邱吉尔为代表的英国政府就准备与苏联方面进行谈判,以就巴尔干问题与苏联进行建设性的研究与谈判。
另外英国方面还首先与当地的社会主义政党举行对话。比如在1944年3月,希腊的民族解放阵线在国内成立了民族解放政治委员会,与会人士都反对希腊的王国政府以及王室制度。为了劝阻前者,邱吉尔决定在当年4月改组王国政府,并在次月在中东的黎巴嫩举行了一次两派和解会议,促成王室与社会主义阵营共同合作。
在丘吉尔的不懈努力下,希腊双方摒弃了双方的不同之处,决定共同建立一支新的民族政府,共同应对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而在德军撤退以后,双方也对未来的国家建立的合作方式基本达成了共识。但令邱吉尔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将这一提案向另一个南欧大国——南斯拉夫进行解释时,却意外碰上了钉子。
二、不得不摊牌的决定
在南斯拉夫访问期间,邱吉尔劝时任国王彼得二世抛弃不得人心的"切特尼克"领导人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转而与人民军总司令铁托达成协议。1944年6月1日,新任王国首相伊万·舒巴西奇正式就任,10几天后,舒巴西奇与铁托达成一个协议。即组成一个新政府,驱逐任何与纳粹有合作和关联的人士,新政府目的是领导全国军民进行斗争,将一切纳粹势力清除出南斯拉夫国土之外,最终获得完全解放。
期间虽然双方有所分歧,但舒巴西奇还是承认了铁托的领导权,后者也决定与政府进行合作,并提出在战争期间不作出有关国家制度的规定。这期间邱吉尔曾经劝说铁托与政府展开未来权力分配问题的讨论,但都被铁托一一回绝。
万般无奈之下,邱吉尔决定跟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展开直接的谈判,目的就是直接解决纷乱复杂的巴尔干问题。1944年5月4日,他在写给外交大臣艾登的一份备忘录中指出:"我们两国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总的来说,如果我们的要抵抗共产主义在巴尔干的渗透和侵略,就必须在一切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把问题直戳了当地提出来。"
不久,苏联政府接到了英国的申请,双方也同意就这一问题进行谈判。但在谈判之前,英国还是有一丝顾虑,那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后者曾经明确反对战后进行势力划分,因此英国决定派人前往美国,对这一问题来寻求美国的建议。
经过英国细致耐心的讲解,美国接受了英国的建议。两方的会谈正式宣布开始,世界历史上最为特殊的一场会谈即将拉开序幕,关于巴尔干地区未来归属的问题也即将迎来最后的答案。
三、一张改变局势的白纸
1944年10月5日晚上,邱吉尔等一众英国高官乘飞机前往莫斯科。在相互寒暄了一阵后,当晚双方就展开了首场会谈,据说首相大人当时就开门见山地说道:"让我们来解决巴尔干地区的事情吧"。
其实在会谈前,苏联红军已经牢牢地控制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并推进到了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境内,一切对于苏联十分有利。而英国除了对希腊和南斯拉夫外,几乎在当地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力量。
作为一个老练的政治家,邱吉尔非常清楚苏联的实力和巴尔干地区的实际情况,于是他对斯大林说道:"红军占领了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我们在那里的几乎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东西。我个人提议,罗马尼亚90%的地盘归属于你们,而我们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至于南斯拉夫,我们各占50%,你看如何?"
丘吉尔一边说,一边拿起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下了这样一些数字和文字,就像下面的图片展示的那样——
之后,邱吉尔试探性地将这张纸交给了斯大林本人,接着让他倍感意外的场景出现了:斯大林毫不犹豫地拿起蓝色铅笔,在上面打上了一个对号。在邱吉尔自己的回忆录里,他也觉得一个看似困难重重的谈判,结果就这样迎刃而解了,甚至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会后邱吉尔有些心虚地问斯大林:"我们如此地随便处置这项有关千百万人民命运的问题,是否显得玩世不恭了?要不我们把这张纸烧了吧?"但斯大林的回答则是:"不,你留着它吧。"一场看似剑拔弩张的谈判就这样轻松地结束了,这在世界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奇迹。
之后邱吉尔向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解释了这次莫斯科之行的缘由,而美国方面也默许了两国这一特殊的协议。之后的故事也正跟白纸上写的一样,英苏两方"默契地"对巴尔干半岛进行了势力划分,而这些地区的百姓谁都想不到,他们未来的命运被一张白纸给彻底改变。
结语
笔者认为,"百分比协定"其实是一场不光彩的政治交易。二战后一切全球事务都被美英苏三个大国所瓜分,其他的国家根本没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只能作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
正如会谈结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英苏双方发来的电报里写的那样:"在这场全球战争中,确实没有任何问题是美国不关心的,我坚信任何问题,都应当由我们三个人来解决。"
参考资料
1.《温斯顿·邱吉尔回忆录》
2.《近代国际关系史1910-1945》
3.《铁幕的兴起:冷战中的各国关系》
4.《百分比协定的背后故事》新玺配资
发布于:天津市卓信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