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道尔式炮艇虽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财盛证券,无法在远海作战,不过当时中国仅装备了一些旧式炮舰,李鸿章在英国订购的“龙骧”、“虎威”、“飞霆”、“策电”其综合性能在国内已经属于上乘,更何况理论上其装备的重炮足以对付铁甲舰,也算得上是海防利器了,因此沿海各省督抚纷纷表示有意购买。
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原本就对海防极为关心,这次自然也是格外心动,他亲自写信给李鸿章,希望能从“龙骧”等四舰中分拨一两艘给南洋。李鸿章却表示北洋现在自用尚且不够,难以分拨。正好清廷也认为沿海各省都有需求,于是决定继续添购,并责成李鸿章负责此事。
有了上次的经验财盛证券,李鸿章这次没有选择吨位和火炮口径较小的“龙骧”、“虎威”,而是直接决定再从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四艘排水量420吨、装备一门12.5英寸火炮的“飞霆”级伦道尔式炮艇。
展开剩余59%在实际设计建造时,由于此时海军技术进步神速的时代,李鸿章这次订购的四艘炮艇较之“飞霆”、“策电”还是有了很大的改变:新舰除了尺寸略有加大,吨位较原型有所增加,航速更快,舰体的材质也变成了更耐腐蚀的钢之外,最重要的变化是火炮口径却从12.5英寸变成了11英寸,反而和当初只有320吨的“龙骧”、“虎威”一样了。
对此阿姆斯特朗公司专门做了解释,说火炮虽然口径变小了财盛证券,但是因为新炮的技术更为先进,实际威力反而比旧式的12.5英寸火炮更大,而且缩小口径可以减轻炮重,利于提高全舰综合性能。因此四艘新舰较之“飞霆”、“策电”来说,总体战斗力更强。
原本是沈葆桢要求从“龙骧”、“虎威”、“飞霆”、“策电”中分拨一两艘给南洋,却因为李鸿章宣称数量有限不足分拨,才让清廷决定再行购买一批伦道尔式炮艇以满足南洋海防之需,因此沈葆桢也早就以为这批军舰肯定归属南洋,甚至已经为它们取好了名字,分别是“镇北”、“镇南”、“镇西”、“镇东”。
然而早在签合同的时候,李鸿章就特意写明四艘军舰必须送到天津大沽,由自己亲自验收。在确认这批伦道尔式炮艇较之前四艘更为优良以后,李鸿章就玩了一手偷梁换柱,以沈葆桢曾经要求从“龙骧”、“虎威”、“飞霆”、“策电”中分拨一两艘给南洋为由,将原有四艘旧舰给了南洋,新船却全部留在了北洋。
沈葆桢对此大为不满财盛证券,不过船已经被李鸿章占为己有,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不过南北洋之间的矛盾,也就因此越来越深了。从这点来说,李鸿章有些得不偿失。
发布于:天津市卓信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