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一位卓越的作家股涨柜,它会为每个人撰写出最完美的结局。”
这句名言出自世界著名艺术家卓别林,他对于时间的深刻理解与他一生的经历相辅相成。正如他所言,卓别林用一生的精力诠释了何为喜剧的力量。
卓别林是英国人,虽然他在美国生活了近四十年,鲜少涉足东方,但在他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刻,竟有一位伟大的东方政治家主动邀请他共见一面。
这位政治家便是中国的周恩来总理。
1954年7月18日,周总理正在瑞典参加日内瓦会议,他特别邀请了卓别林夫妇到住所共进晚餐。在这场晚宴上,两人聊得非常愉快,周总理还用中国的茅台酒招待了卓别林。
展开剩余88%这是卓别林第一次品尝茅台酒,没想到酒意渐浓后,他竟不禁试探性地问道:“能不能带一瓶回去作为纪念呢?”
他注视着周总理,心里忐忑,因为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直白的要求似乎有些不太礼貌。然而,周总理的回答让他心中的顾虑瞬间消失。
卓别林与周总理,一个是西方的艺术巨匠,一个是东方的政治领袖,按理说他们似乎没有太多交集。但究竟是什么促使周总理主动邀请他赴宴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的背景。20世纪初的中国,电影行业刚刚起步,许多影片资源都依赖国外引进。就在这个时刻,卓别林的喜剧作品传入中国,并迅速被国人所喜爱,卓别林那幽默而富有讽刺性的作品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年轻时的周总理也同样深受卓别林电影的影响,卓别林的经典形象和动作,深深烙印在他心中。
1936年春,卓别林访问上海,在这里他与中国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两人相互欣赏,卓别林还在梅兰芳的陪同下游览了上海。
卓别林的到来让上海的社会名流争相一睹风采,如果周总理当时知道,或许也会去见他。然而,那个时候中国动荡不安,周总理正在与毛主席一起,思考国家的未来和革命大计。
然而,虽然两人身处天各一方,但命运的巧合最终让他们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当卓别林移居美国后,他渐渐感到自己的创作受到种种制约,难以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作为一个坚定追求和平与自由的艺术家,他感到无法再忍受这种局限,于是决定在1952年9月带着家人离开美国。
卓别林是一个真正的斗士,喜剧是他的武器,作为演员、编剧和导演,他用自己的作品尖锐地批判着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对工人和底层人民的压迫与剥削。
正因如此,美国政府宣称如果卓别林返回美国,他将面临逮捕,这就是表面上高举自由和公正旗帜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面貌。
离开美国后,卓别林带着家人暂居瑞典,这时,国际社会的眼光开始聚焦于他。1953年,卓别林因其为和平事业所做的努力获得了国际和平奖。
尽管外界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卓别林依旧坚定地呼吁和平,甚至在获奖后,他发表了反对氢弹战争的宣言,并将所有奖金捐献给了和平事业。
与此同时,周总理也在密切关注国际局势,他看到卓别林获得和平奖的消息时,心中感到由衷的高兴。当卓别林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提到想要观看中国的电影,尤其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时,周总理立即做出了安排。
当时,由于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要将《梁祝》电影送到海外是相当困难的。于是,周总理指示外交部交际处处长王倬如通过各种渠道与卓别林联系,并特别安排了专场电影放映,以便卓别林欣赏《梁祝》。
卓别林看完电影后深受感动,他写信向周总理表示感谢,并希望能有机会与他见面。卓别林清楚,按照当时的局势,两人见面的机会非常渺茫,因此并未抱太大希望,但周总理却始终记在心头。
1954年,周总理带领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凭借其卓越的外交手腕,成功地调解了美苏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倡议。
会议期间,周总理通过宴请与新中国友好的国家代表,并接见了许多非政界的知名人士,卓别林便是其中之一。得知卓别林的遭遇后,周总理深感同情,因此邀请他一同共进晚餐。
卓别林收到邀请后,心情十分激动,尽管曾经访问过中国并见过梅兰芳,但与中国领导人面对面交谈的机会,还是让他内心充满了敬畏。
1954年7月18日傍晚,卓别林与妻子奥娜·奥尼尔抵达中国驻瑞典代表团驻地,正当他犹豫不决时,周总理早已在门口等候。除了周总理,还有一位女士站在他的身边——她是越剧演员范瑞娟,周总理特意安排她陪同,以便让卓别林感受到温暖。
周总理与卓别林握手时,笑着说道:“40多年前,我就在银幕上看过您的电影,您的才华令人钦佩!特别是《城市之光》,您对资本主义的深刻批判,令人印象深刻。”
卓别林心中一阵激动,原本他对与周总理的初次见面充满不安,但此刻,这番话让他感到无比温暖和安慰。
当晚,两人边品茗边交谈,周总理对卓别林的艺术成就表示由衷的敬意,甚至提到自己40年前便是卓别林的影迷。卓别林则兴奋地谈起自己作品中的诸多细节,特别是电影《淘金记》中对工人阶级艰难生活的刻画。他说:“这些工人从早到晚不停劳作,日复一日,甚至忍受着饥饿与资本的压迫,但他们的生活却没有意义。”
周总理对此表示深刻的理解,他回忆起自己早年留学法国时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感受。
随着话题的深入,两人对艺术、社会、电影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时间仿佛飞快地流逝。
晚餐时,周总理为卓别林准备了茅台酒,卓别林品尝后感叹:“这才是真正的男人之酒!”两人举杯畅饮,氛围轻松愉快。卓别林也不禁提出,希望能带一瓶茅台酒回去作为纪念。周总理欣然答应,并命人准备了两瓶。
席间,周总理还为卓别林准备了北京烤鸭,卓别林却笑称自己对鸭肉有特殊的感情,因此不吃鸭肉,但他仍然试了一块,表示这不是普通的鸭肉,更是“非凡的美味”。他还模仿起电影中经典的“鸭子步”动作,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经过七个小时的交流,宴会圆满结束,卓别林带着茅台酒和烤鸭,心满意足地离开。他对这次与中国领导人的会面感到深刻的敬意与感激,而这段美好的经历也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
艺术无国界,正如周总理和毛主席一样,他们对外国艺术家的作品抱有极大的欣赏与尊敬。中国的五千年文化历史之所以历久弥新,也正是因为在大部分历史时期股涨柜,我们始终吸纳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充实自身的文化底蕴。
发布于:天津市卓信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